病毒性腸胃炎

認識疾病

(一)疾病概述(Disease descrioption )
可以引起腸胃炎的致病原包括細菌、病毒和寄生蟲等,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為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,而杯狀病毒(Calicivirus)、星狀病毒(Astrovirus)以及腺病毒(Adenovirus)40和41型也可能致病。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,只要適時、適切的補充流質,病人多會自然康復少有後遺症發生。但對於嬰幼兒、身心障礙者或是有生理障礙的老人,一旦感染病毒性腸胃炎,由於這些人缺乏足夠的自我照顧能力,可能因體液流失而導致脫水,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死亡等嚴重症狀。
(二)致病原(Infectious Agent)
1.諾羅病毒Norovirus
2.輪狀病毒Rotavirus

(三)流行病學(Epidemiology)
1.諾羅病毒:
(1)廣泛分布全球,近期於日本、美國、歐洲等國家均有規模不等之疫情發生。
(2)美國CDC評估每年約2300萬人次因感染諾羅病毒而造成腸胃炎,其中有50%是經由食物傳播。從1997至2000年之間,有232次聚集事件,57%經由食物傳播、16%為人傳人、3%藉由被病毒污染的水傳播以及23%原因不明。最易發生的場所包括飯店(36%)、照護中心(23%)、學校(13%)和輪船(10%)。
(3)諾羅病毒在台灣地區分佈情形:諾羅病毒好發於人口密集機構,如:長期養護機構等。
2.輪狀病毒國際分佈情形:
依據美國疾病管制局2003年全球統計,顯示已開發國家中小於五歲的小孩大多已經感染過輪狀病毒,我國之流行年齡層分布亦同。

(四)傳染窩(Reservior)
1.諾羅病毒,人是唯一之帶病毒者。
2.輪狀病毒可以感染人之外,牛和靈長類動物也會感染,但為不同型別,動物身上之輪狀病毒並不會傳染人。

(五)傳染方式(Mode of transmission)
病毒性腸胃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,如經由與病人的密切接觸(例如: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、水、器皿、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、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)、吃到或喝到汙染的食物或飲料。

(六)潛伏期(Incubation periods)
諾羅病毒一般為24至48小時。
輪狀病毒一般為24至72小時。

(七)可傳染期(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)
諾羅病毒一般在急性腹瀉停止之後48小時內依舊有傳染性。
輪狀病毒一般在急性發作期8天之內,還具有感染力。

預防保健

1.飯前和便後應洗手;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之後,以及準備餐點之前也應洗手。
2.蔬果要清洗乾淨;避免生食生飲。
3.注意居家環境衛生。
4.新生兒餵哺母奶可提高嬰幼兒的免疫力。
5.目前市面上已有輪狀病毒疫苗,若家有幼兒可諮詢小兒科或家醫科醫師後考慮自費接種。

治療照護

(一)感染病毒性腸胃炎的健康照顧:
1.補充水分及電解質,避免脫水及電解質不足。
2.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嬰兒、幼兒、兒童或老人,於同一房間遊戲或接觸,在沒有腹瀉、嘔吐之後,這種區隔應該持續至少2天。
3.病患不應為家人準備食物,在沒有症狀之後,還需要暫停2天後,才能幫家人準備食物。
4.建議在家休息,不要去托兒所、上學或上班。

(二)照顧者的注意事項:
1.照顧病毒性腸胃炎的患者之後,應該用肥皂和自來水徹底洗手,保護自己和其他健康的人。
2.清洗及消毒被嘔吐物、排泄物弄髒的床單、衣物和環境週遭,減少病毒的蔓延。
3.清洗嘔吐物或排泄物時:
(1)建議使用口罩。
(2)要戴手套,在脫下和丟掉手套後要洗手。
(3)使用隨用隨丟的紙巾或拭布來清理任何物體,並且把這些紙巾放在垃圾袋,密封後才放在垃圾桶。
(4)用熱水(>85℃)或漂白水清洗弄髒的環境,並且徹底抹乾。